首页
媒体华科

搜狐网:华北科技学院后勤——着眼小处做好服务大文章

发布日期:2015-04-14

  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近一个时期以来,华北科技学院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后勤)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实效,通过服务贴近学生,赢得学生纷纷点赞。日前,记者走访了学校后勤,了解到他们在近期工作中做出的努力。

  一、民以食为天,做好服务首先要从让学生吃好入手

  “最近生意不好做了!”这是学校北门外快餐街诸多摊贩的真切感受。生意为什么不好做了?因为他们的客户主体——华北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们,已经开始渐渐流向学校食堂。

  以往学生座谈会上,有的学生反映因为对食堂餐饮不满意,会跑到外面餐馆换口味。慢慢的,校外的“快餐街”应需而生,在价格、味道、品种上吸引了不少学生前去“就餐”。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后勤从完善运行机制着眼,从严格队伍管理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们提出打造“价格合理、品种丰富、卫生安全、服务多元”的餐饮服务目标,加强定价指导,严格成本控制,严格规章制度,加强人员教育,增加公办窗口比重,引入深受学生喜爱的餐饮品类。一位在食堂窗口工作的“阿姨”说:改革确实带来了变化,食堂的人流量增加了,在高峰期,有些来晚的同学甚至要端着餐盘等位置。

  食堂菜价的调整,是从一枚小小的“鸡蛋”开始的:先是从1元钱降到了8角,后来又从8角降到了5角。紧接着,深受喜爱的早餐——豆浆、油条、豆腐脑也出现在公办窗口中,并且比外面还更便宜、更卫生。这一点点变化,就吸引了很多学生。一位同学说:“现在,宿舍里爱睡懒觉的同学都起来吃早饭了,这下好了,也不用担心上课迟到了!”

  据一位后勤管理人员统计,现在食堂的中低档菜的比例不低于70%,低价菜定位在2.5元以下,保证每餐不少于8个,至少有两种1元左右的菜,且足量供应。如此一来,整体价格就得到了控制。后勤一位负责人说:“学校食堂的菜价,就要能保证贫困学生能吃饱,富裕学生能吃好!”

  价格低了,可品质不能低,品种也不能少。为了提高饭菜质量,后勤规定:大锅菜不可一步就位,应小锅炒,少量多次,保证菜品口感;同时开辟公家组风味小吃,与社会上有经验的经营者合作,现包水饺、山西小吃、麻辣香锅等十多个品种端上了餐桌;他们还利用空闲房间重新改造成回民餐厅,所有厨师均是回民,保证了民族风味,并增加了兰州拉面、炒面等大受欢迎的品类。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兰州拉面太受欢迎了,很多汉族学生都来吃,一些回民同学都挤不上。太火爆也成了问题,看来还要再想办法。”

  鸡蛋卖到5角了,整体菜价在品质逐步提高的基础上价格也低了,后勤会亏本吗?答案是否定的。“薄利多销”是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什么有的菜价只够成本还要坚持?“食堂的饭菜不是每一种都要赢利,低价菜就是为了做好服务,一些饭菜价格降了,让利于学生,学生来的多了,总体营业额自然上去了,还能保障学生的用餐安全,这是双赢。”后勤领导这样说。

  二、走出办公室,去学生中听取意见,小处也有文章可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对于学校后勤来说,只有立足学生需求的改革才最具有实践效果,而掌握学生呼声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群众路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走出办公室主动服务,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决不拖拉推诿,这是后勤转变工作方式的根本方法,小处落实了,也就成了亮点。

  寒假前夕,后勤领导走访宿舍时有学生反映有的水龙头滴水漏水。后勤人举一反三,利用寒假时间对全体学生宿舍展开排查,排除内容除了水龙头,还包括松动的门锁,内门把手,开关面板与灯管,洗手盆龙头与下水,松动的床梯,破损的吊顶墙砖等。这一排查,修理或更换冲洗阀90个、漏水30多处、淋浴管40多根、滑道锁80个、门锁120多个、门把手30个、窗帘85面、暖气13组、开关面板75个、应急灯15个,修复破损磁砖宿舍16个,修补破损的楼道内墙面约400平米,粉刷严重漏水脱皮宿舍7间,有697间宿舍得到相应的维修,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住宿环境。

  “冬天太冷,洗澡后头发都冻住了!”这是一名女同学在2014年底学生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学生利益无小事,学生的呼声是第一信号,学生的满意才是第一标准,三天后,24台吹风机就安装在了浴室。

  “喝热水不方便。”后勤在教学楼、食堂的公共空间加装了大型电热水器,学生上下课有了开水喝。学生说:“在食堂吃完饭接一杯开水就回宿舍或者上自习去了,很方便。”

  “服务没有大小,学生需要,我们能做的就要马上做,一些暂时做不到的积极创造条件。如果学生在校时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爱护,毕业后对母校就会有更加强烈的感恩和留恋。”后勤人如是说。

  三、厉行节约、勤俭持家,这和做好服务不矛盾

  党的十八大后,全党全社会更加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对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后勤人把建设节约型后勤贯穿到工作中,严禁私自采购,加强成本控制,加强特色组水电管理,为特色组分别安装了水电表,把食堂305只吊灯更换为节能灯管,既明亮了环境,也节约了能源。

   针对学生“回流”、餐位不足的情况,他们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缩减办公区域,腾出空间布置餐位。新开设的回民餐厅也是原来一个闲置的库房改造而成的。

  学生晾晒被褥的地方不足是个老问题。后勤本着“勤俭持家”的观念开展“旧物改造”,淘汰的篮球架变成了晾衣杆。

  由于基建需要,学校的徳慧楼拆迁,现场遗留了不少比较完好尚可使用的砖块,当垃圾扔掉既破坏环境,又造成浪费。后勤采取激励机制,让员工利用工余时间捡拾遗留完好砖块,收集草坪砖2720块、九格砖3200块。在清理北北区露天垃圾场的过程中,还捡拾了建筑公司废弃红砖7800块。“算一算帐,包括给员工的一些加班费,比买市场的砖块便宜不少呢,这些砖在日后学校的修缮中都能派上用场。”后勤的一位领导说。

  后勤不“后”、后勤要“勤”,这是后勤人多年的理念。“我们的工作虽然处在学校整体工作的大后方,但却是面向全体师生的窗口,是师生们感知学校‘温度’的地方,”后勤的一位领导说,“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使师生在好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进作风建设,我们会一直在路上。”

                                                                         (文:谢江 和俊华)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