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我校支持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建设工作

发布日期:2025-01-25

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为主题,录制了《探秘“河底世界”》的科普纪录片,深入报道了我校在助力京津冀生态保护一体化,服务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校化工安全学院环境科学系李秀忠副教授作为生态专家及该科考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讲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及土壤微生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故事。

我校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坚持立足应急管理,多元服务社会的理念,深入贯彻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京津冀协同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承担了通州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生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科考工作。在工作中,结合我校化工安全学院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的学科优势,成立以李秀忠副教授为带头人的科考团队,对通州区运河、潮白河等10条主要河流及其周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土壤微生物及生态要素进行采样调查监测,进而评估城市副中心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健康状况,为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经过调查监测发现,通州区浮游植物8门164属、浮游动物3目47属98种,大型无脊椎动物3门8科11种,土壤微生物4域12界216门,摸清了通州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同时,我校在可靠研究成果中提出的“降低面源污染保护水体健康的建议”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采纳,北京市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在林地养护中,采用打孔施肥方法,并使用生物肥替代化学肥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从根源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保证了河流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此外,我校化工安全学院与通州区林业工作总站共建了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用于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

未来,我校将继续开展相关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聚焦于京冀两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围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生物、土壤微生物等多样性以及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发挥学科优势,持续助力京津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治理,保障潮白河流域及其周边生态健康和生态安全,为美丽京津冀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视频链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创新进行时》——探秘河底世界https://tv.cctv.com/2025/01/22/VIDEbkpVnC4i3Tvdvkq6nqG9250122.shtml?spm=""C59377.PUaRV46HhYXZ.ECYVDiBC6cX3.26